杜歌雨陶明礼无弹窗 恶婆婆要洗白,带领全家发家致富杜歌雨陶明礼全文免费阅读
独家新书《恶婆婆要洗白,带领全家发家致富》由著名作者陶明礼著作的都市类型的小说,小说中的主人公是杜歌雨陶明礼,书中感情线一波三折,却又顺理成章,整体阅读体验非常不错。下面看精彩试读:杜歌雨加班猝死,一睁眼,竟变成了书中极品恶婆婆,整日好吃懒做,重男轻女,虐待儿媳,半点人事不干。不仅家徒四壁,儿女还不服管教。大儿子不顾家,二儿子家暴要休妻,三儿子盘算着卖妹妹娶老婆,还有一个小女儿一心只想高嫁。杜歌雨还能怎么办?当然是棍棒底下出孝子!从此后,陶家人就老实了,拧成一股绳,卖话本,做手工,开客栈....吃香喝辣!村里人嫉妒得眼红,有人嘲讽:“陶家老妇也就在村里横,有本事成首富啊!”后来:啧,脸真疼。 《恶婆婆要洗白,带领全家发家致富》 第6章(1909字) 免费试读说着,杜歌雨眼中泛起泪光,声音哽咽。她瘫坐在凳子上,用袖口抹泪,看起来十分可怜。 白氏和苏氏听着,也忍不住掩面抽泣。陶小莲陶小桃虽然对父亲没有印象,却也被这悲伤的氛围感染,泪流满面。 陶之翰和大丫二丫见大人们都哭了,也跟着哇哇大哭起来。 一时间,陶家众人个个哭得不能自已。 陶予荣看着这番景象,只觉得手足无措。 他结结巴巴地说:“这……你,大嫂!你哭什么呀!你看看,这孩子都在哭,这……这算什么事?” 杜歌雨不管不顾,继续痛哭:“阿荣,这几年大嫂拉扯这几个孩子长大就已经很累了,实在是无法再顾及你那可怜的大哥啊,他那么年轻,我一想到他在那战场上受的苦我就心疼啊。阿荣,这么多年,大哥有来找过你吗,他有没有在梦里向你告状?” 陶予荣被问得背脊发凉,连忙摆手:“大……大嫂,法事我看,还是算了,反正,反正每年我们都给他们烧元宝,其他的就算了……算了……” 杜歌雨却不依不饶:“这怎么能行呢?百善孝为先,阿荣,爹娘以前,最喜欢的就是你和陶玉,要是让他们知道最疼爱的孩子这么冷淡,他们在下面也会寒心啊,就按你们说的办法事吧,也让他们在九泉下安息。” 陶予荣被说得哑口无言,只能尴尬地挠头。 他今日的目的完全落空,反而被杜歌雨倒打一把。 最后还是陶玉开口解围:“大嫂,二哥,算了算了,我看这两边的法事都要做,我和二哥负责爹娘的,大嫂你就负责大哥的好了。” 杜歌雨见目的达到,也不再咄咄逼人,轻轻点头表示同意。 陶予荣夫妇和陶玉见状,如蒙大赦,连忙告辞离去。 待他们走后,杜歌雨长舒一口气,脸上的悲伤瞬间消失无踪。 白氏好奇地问:“娘,您刚才是故意的吧?” 杜歌雨微微一笑:“不然呢?难道真让他们白白占便宜?” 苏氏也凑过来:“娘,您太厉害了,把二叔他们唬得一愣一愣的。” 杜歌雨轻轻拍了拍苏氏的手:“记住,对付这种人,就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。” 陶小莲若有所思:“娘,您是不是早就料到二叔他们会来?” “这些年,每逢有大事,他们准会来分一杯羹。以后你们长大了,也要学会保护自己,别让人欺负了去。” 众人听了,都若有所悟地点头。杜歌雨看着这一幕,心里十分欣慰。 这一大家子人虽然时不时吵吵闹闹,但至少心还是在一起的。 回家路上,陶玉瞥了眼陶予荣,眼底闪过一丝不屑。 这个二哥,成事不足败事有余,真是让人头疼。 怎么就摊上这么个蠢笨如猪的兄长? 只会仗势欺人,有什么本事,若是大哥还在,说不定早已平步青云,可惜天妒英才。 今日杜歌雨倒是出乎意料,那演技之精湛,令人咂舌。 陶玉不禁皱眉思索,之前怎么没发现杜歌雨如此善于伪装? 大房如今今非昔比,陶明义兄弟对杜歌雨言听计从。 陶家上下,无不唯杜歌雨马首是瞻。 若真惹怒了她,怕是吃不了兜着走。 这杜歌雨才是最难对付的。她已非昔日弱质孤寡,陶予荣还想故伎重施,难怪今日惨败。 陶予荣一脸不甘。 “小妹,那恶婆娘是不是有点古怪?变得聪明了许多!” 陶玉冷哼一声,“兴许这才是她的真面目。之前那些样子都是装的!” 杜歌雨再厉害,也是个没了丈夫的寡妇,能有多少银子给他们敲诈?她还不屑那点银子。 “那我们该如何是好?就由着她得意?” 陶玉沉思片刻,“这些年她一人拉扯孩子们,也不容易。那你别老凑过去惹她,免得孩子们记恨。” 陶玉从怀中掏出一两银子,“去寺里请大师做场法事。”她警告道:“若敢把事情搞砸,别怪我不客气。” 陶予荣拍着胸脯保证,“小妹放心,二哥办事你尽管放心。” 陶玉一脸嫌弃,就是他办事才不放心。 陶明义兄弟回来时,看到众人情绪低落,顿时紧张起来。 “娘,这是怎么了?谁欺负你了?”陶明义急红了眼,似乎只要杜歌雨说出一个名字,他就要去跟人拼命。 杜歌雨欣慰一笑,“还能有谁?当然是你们爹。” 兄弟仨面面相觑,不明就里。 陶明礼结结巴巴地说。“娘,你别吓我们,爹他怎么能欺负你呢?” “他走得那么早,留下我们孤苦伶仃,怎么不是在欺负我们?”杜歌雨叹了口气,“过几天你们去请个大师来给你爹做个法事。” 陶明义听闻父亲,心中五味杂陈。 记忆中父亲魁梧有力,常带他上山打猎。 可十几年过去,那影子早已模糊不清。他努力回想,却只能记起些零星片段。 陶明志更是对父亲毫无印象,只记得他总带着大哥出门,心中涌起一丝失落。 秋风乍起,杜歌雨带着孙儿孙女收拾干柴。 正巧,隔壁村陈家小儿子陈大天提着两条肥鲤鱼走进院子。 “婶子,打了些鱼,给你们尝尝。”他憨厚地笑道。 杜歌雨眼前一亮,“大天来啦,快进来坐。阿义,出来陪大天说说话。” 陶明义应声而出,与陈大天寒暄起来。 杜歌雨则拎着鱼进了厨房。 “还有猪肉吗?拿两块给大天带回去。” 正在生火的陶小桃闻言,眉头一皱,“娘,两条鱼而已?还要还他猪肉?” 杜歌雨叹气,“小桃,不可这般小气。” 陶小桃撇嘴,“可猪肉比鱼贵多了。” 杜歌雨看向女儿,“小桃,你可喜欢大天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