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最新章节列表_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全文免费阅读(虞人约,才肯,向谁)
家有男孩,我们会因为家里多了个“机灵鬼”而开心,同时我们可能也会因为家里多了个“调皮鬼”而闹心。我们为了不再闹心,便想要好好教育男孩。不过若想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,我们就一定要走进他的世界,了解他的行为与思想,解读他成长的秘密。
1. 男孩什么都不怕,认识他的冒险心理
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早在2300多年前就说:“在所有的动物之中,男孩是最难控制对付的。”对这句话,我们可能深有体会。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,男孩总会以一种“大无畏”的精神四处去冒险,做出各种各样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。 一天晚饭后,妈妈正在厨房里收拾碗筷,忽然听到6岁的儿子在客厅里大喊了起来。妈妈连忙跑出厨房,只见儿子被卡在客厅大沙发和墙角之间那个狭小空间里动弹不得,由于沙发太高,他只能露出个小脑袋。 妈妈连忙问儿子有没有受伤,儿子摇摇头:“没有,我只是出不去了。”得知他没事,妈妈平静了,便说:“告诉我,你是怎么进去的?”儿子很不好意思,支吾了几声才说:“我是想从这个沙发背跳到那个沙发背上,可是没踩稳,从沙发背上滑了下去,结果就掉了进来。” 妈妈有些无奈,上前拽着儿子的胳膊,帮他从那个角落里爬了出来。妈妈说:“这下你可记住以后不这么做了吧?这要是在外面,没人听见你的呼救,你可怎么办啊?” 这就是男孩,他的冒险行为几乎无处不在,他似乎对什么都不怕,这使得我们直为他担心。但我们也不要因此就去责骂男孩,因为他的冒险是由他的生理特点决定的。 男孩体内拥有能体现雄性特征的睾丸素,从他还在襁褓时开始,他体内就会不断产生大量的睾丸素,他需要更多的活动才能消耗掉这些雄性激素,在活动中,他又会发现诸多新奇的、感兴趣的事物,他便会因此产生冒险心理。 穷养男孩,原本就该是要让男孩勇敢经历各种事情,而不是将他关在“温室”中。所以,我们要理智看待男孩的冒险行为,并积极地引导他合理、适度、正确地去冒险。 ?少对男孩的冒险行为下禁令 “不许上树!” “不许爬那么高的台阶!” “不许自己去那么远的地方玩!” …… 面对男孩的冒险行为,更多的妈妈选择的是这种“不许教育”,试图通过这样的言词来禁止男孩的行为。但我们越是“不许”,男孩反而越想去干。 来看看这位妈妈是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。 男孩对旋转的电扇一直很好奇,他几次想要伸手指进去。妈妈见状没说别的,只是用报纸卷成了手指粗细的小纸卷,递给男孩说:“先用这个试一下。” 男孩将纸卷伸进了电扇里,结果报纸被扇叶搅得纸屑横飞。男孩心有余悸地放下报纸,主动对妈妈说:“这要是搅到了手指,我的手指就没了,我可不冒这个险了。” 这位妈妈没有说“不许”,她很了解男孩的心理,用一个实验就阻止了他的冒险。所以,我们也要少给男孩下禁令,多提醒他注意自身的安全。可以像这位妈妈一样,做一些小实验,引导男孩亲眼见证、亲身验证一下盲目的冒险可能发生的危险,这样他就会自觉远离盲目的冒险行为。 ?告诉男孩哪些险是不能冒的 “天不怕地不怕”、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,我们经常用这样的文字来形容爱冒险的男孩,但我们也要告诉男孩,不是所有的险他都能去冒的,他也要“有所畏惧”。 比如,男孩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训练,他就不能擅自去登山、野游;还比如抢劫、打架等是违法犯罪的行为,他也一定不要做;还有那些类似于“窒息游戏”等危及性命的危险游戏,他也不要因为好奇而尝试;更有一些损毁公共设施、危害他人的行为,他也不能尝试;等等。 我们应该反复向男孩强调,有些冒险只是蛮干,不仅体现不出人的勇敢,反而只能表现出人的愚昧,所以他一定不要冒这样的“傻险”。 ?教男孩学会保护自身的安全 应对男孩的冒险精神,与其一味禁止,倒不如教他学会保护自己。我们要给男孩准备一些通俗易懂的安全教育方面的书籍,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。比如,燃放烟花爆竹要注意什么,进行户外运动要注意哪些问题,如何安全用电、使用燃气,等等。 平时我们也要给男孩准备点云南白药、创可贴、绷带等物品,以应对他可能造成的身体上的伤害,并教他学会正确的现场处理方法。另外,我们也要提醒男孩熟记报警电话110、火警电话119以及急救电话120,以方便他在危急时刻及时拨打求助。 ?提醒男孩冒险不是逞能 “你敢从树上跳下来吗?” “你敢去摸电线吗?” “你敢翻那堵高墙吗?” …… 男孩之间总是会相互提出类似的“挑战”,有的男孩不顾自己的能力所限,盲目去冒险,最终只能给自己造成伤害。所以,我们要提醒男孩,冒险不是逞能,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去做很可能会伤害自己的事情。而且,像这样的冒险也是没有意义的,即便不做,也不代表他无能,反而说明他懂得保护自己,是个聪明的孩子。 2. 喜欢奥特曼,男孩都有英雄情结
奥特曼是什么?在我们看来,那不过就是日本制作的一部科幻片的主角。可在男孩心里就不同了,他会用一种超级崇拜的语气告诉我们:“奥特曼最勇敢!奥特曼就是宇宙英雄!” 每个男孩的内心都有一种英雄情结,正是这样的情结,才使他不自觉地就去崇拜、仰慕英雄,而奥特曼刚好符合了他心目中英雄的标准。 5岁的儿子非常喜欢看奥特曼,平时在家他总说自己就是奥特曼,还经常四处去攻击“怪兽”,结果家里的花盆、水杯、抱枕总是遭殃。 当儿子又一次向家里的花盆发起“攻击”时,妈妈佯装难过地说:“唉,原来奥特曼是个坏人啊!” 儿子立刻反驳道:“奥特曼是宇宙英雄!” 妈妈说:“英雄就是来破坏我们家里东西的吗?他不是应该保护我们不受怪兽袭击的吗?” 儿子想了想说:“……是啊!我就是在保护啊!” 妈妈又说:“花盆可是我们家的一员,你也应该保护它。而那些垃圾啊,尘土啊,那才是‘怪兽’,我期待我们家的‘奥特曼’能够帮我消灭真正的‘怪兽’。” 儿子一听立刻跑向了垃圾桶,他抓起垃圾袋子说:“妈妈,看我的吧!我来消灭真正的‘怪兽’!”说完,儿子拎着垃圾袋跑出了门…… 如果说之前这个男孩模仿的只是奥特曼的外在动作行为,那么在这位有智慧的妈妈的引导下,他逐渐明白了奥特曼的内心,他也明白了怎样的行为才是真正英雄的行为。所以,我们也应该善于抓住男孩的心理,认可他的英雄情结,并借此来培养男孩良好的行为习惯。 ?不要轻易戳破男孩的英雄梦 男孩说:“我就是奥特曼!” 妈妈不屑一顾地说:“你就是个小屁孩!瞎做梦!” 男孩嚷道:“我要打怪兽!” 妈妈已经不耐烦了:“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多好,不许闹了!” 类似这样的对话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出现过,有的妈妈认为男孩的英雄幻想是不切实际的,于是就轻易地戳破他的梦。如果我们忽略了男孩的英雄心理,也许未来他就会不再崇拜英雄,没有了对英雄的向往,他可能就会失去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。 所以,我们应该满足男孩想当英雄的心理,给他做事的机会,比如帮我们打扫卫生、或者购物时帮我们拿东西等,以此来引导他做出真正符合英雄品质的良好行为。 ?告诉男孩真正的英雄是怎样的 奥特曼的英雄行为表现为打打杀杀,拯救宇宙。思想单纯而且没有太多分辨能力的男孩,可能就会从奥特曼身上对英雄产生一种误读,认为打打杀杀、拯救宇宙的人才是英雄。 我们应该告诉男孩,英雄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,那些肯运用自己的智慧、能力去尽力帮助别人的人,那些路遇不平敢于站出来的人,那些甘于奉献的人其实都是英雄。 平时我们可以多给男孩准备一些英雄故事,让他见识到各行各业、各种各样的英雄。我们应该有耐心,不要直接告诉男孩他喜欢的奥特曼就是个虚构的人物形象,而是先顺应他的认知。随着男孩知识的增长、思想的进步,他自己就会逐渐明白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。 ?巧妙利用男孩的英雄情结 前面提到的那位妈妈就很善于巧妙利用男孩的英雄情结,她让男孩将清理垃圾袋当成了是消灭“怪兽”的行动,既保护了男孩的英雄心理,同时还帮他明白了什么才是正确的英雄行为。我们也可以效仿这样的做法。比如,鼓励男孩以英雄为榜样,改正自己的缺点;或者借助英雄的形象,向男孩讲述他们高尚的品格、坚定的信念,鼓励他去学习;等等。 ?提醒男孩要通过努力向英雄靠拢 我们还要告诉男孩一点,我们的现实生活与奥特曼的故事并不一样,所以生活中的英雄并没有什么超能力。如果男孩想要向英雄靠拢,他就只能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与奋斗。 我们要提醒男孩,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,不断丰富自身知识,通过多动手、动脑提升自身的各种能力。最重要的一点是,我们要加强对男孩道德素质的培养,可以引导男孩多接触《弟子规》等传统文化经典,使他的英雄情结真正转变成发自内心的善念。 3. 男孩爱东拆西拆,保护他的探索心理
家里刚买的闹钟,转眼就成了一堆零件;爸爸的刮胡刀,一个没注意就已经被大卸八块;如果我们不加留神,家里的任何东西都可能遭殃……而做这一切的“罪魁祸首”,就是男孩。 一位妈妈对此就深有体会: 我给6岁的儿子准备了一个玩具箱,用来装他的所有玩具,但是我敢打包票,他玩具箱里的玩具没有几个是完整的。比如说小汽车,一定是轮子也掉了,车底盘也拆了;机器人模型,脑袋和身子绝对不是同一个机器人的。 除了他自己的玩具,他的玩具箱里还有我家的坏手表、坏MP3、坏手机……之所以都是坏的,也全都是被他拆掉的,坏了不能再用了,不得不成为了他的玩具。 要说起来,我对儿子的这种破坏行为真是无奈到了极点。我不敢给他买新玩具,只要买了,没几天他就又拆了。唉,真头疼! 很多妈妈都和这位妈妈一样,无法忍受男孩这种动不动就搞“破坏”的行为。可美国著名教育家安德森博士却这样解释道:“男孩往往有一定的‘破坏性’,但他的‘破坏性’并不是纯粹的破坏,更多的是一种探索的心理。”也就是说,男孩这种破坏行为,其实是他的好奇心在“作怪”,他是想要探索更多的奥秘。 所以,我们不要斥责男孩的不爱惜物品,也不要以穷养的名义就不再满足他的需求,而是应该从保护他探索心理的角度出发,允许他多动脑、动手,以充分满足他的好奇心。 ?弄明白男孩东拆西拆的根本原因 男孩拆散、破坏东西的行为也有许多原因,我们不要一上来就训斥他,而应该先观察、再沟通,以了解他拆东西的根本原因。 有的男孩是因为好奇心强盛,他渴望窥探到事物的本质。探索的心理驱使下,他就会忍不住动手拆掉“遮挡真相的”外壳去一探究竟。这时,我们要理解男孩的心理,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他的破坏行为。 但有的男孩就是单纯地想要搞破坏,我们此时最好找机会与他好好沟通一下,如果他是想要借此引起我们的注意,那么我们就要好好检查一下自己过去是不是忽略了对男孩的陪伴;如果他是在发泄,我们也要找到他产生这种发泄行为的源头,帮他解决思想上的问题。 ?适当加入到男孩的“破坏”行为中去 9岁的天伦偷偷拆开了爸爸的刮胡刀,妈妈看见后却说:“其实我对它也挺好奇,你能给我讲讲它是怎么工作的吗?” 天伦一开始不相信妈妈的态度,但看到妈妈并没有生气,他才放松下来,并给妈妈讲了起来。听了他的讲解之后,妈妈说:“你还真能钻研。不过,我看那东西挺复杂,你能装回去吧?”天伦点点头说:“放心吧,妈妈!”妈妈笑笑说:“那就好,这是爸爸最喜欢的东西,你可要认真装回去啊!” 像这位妈妈一样,加入男孩的“破坏”行为,我们就能体会到他的心理,而我们这种态度,也会让他感到放松。所以当看到男孩又在拆东西时,我们不要大呼小叫,而是也尝试着加入到他的这种行为中去,用几个问题引导他去思考。我们这样做,其实就是对男孩探索精神的一种肯定,同时也保护了他的好奇心。 ?提醒男孩也不要忘了爱惜物品 虽然我们为了保护男孩的探索精神,允许他去拆东西,但我们也要提醒他爱惜物品。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他:“你的玩具,我们家中用到的所有物品,都是爸爸妈妈用自己的工资换来的,而工资又是爸爸妈妈辛勤劳动的报酬。所以,你应该尊重爸爸妈妈的血汗钱,要善待这些物品。” 另外,我们还要提醒他也要爱护公物,要提高男孩的公共道德素养,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探索欲望就去破坏公共设施。 ?针对男孩的兴趣为其准备合适的玩具 既然男孩喜欢拆散家里的东西,那么我们不如就为他准备好合适的玩具,比如,各种拼插、组装玩具,或者我们亲自动手为他制作一些简单的组装玩具。这样一来,男孩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,我们家里的东西也得以“幸存”。 除了准备这些玩具,当我们从男孩的拆卸中发现他的兴趣所在后,我们也要抓住他的兴趣点为他补充知识,帮他增长见识。比如他喜欢机械齿轮,我们就可以买些介绍这类知识的书籍;他关心电器的工作原理,我们也可以帮他收集一些电器的使用说明书,等等。 4. 男孩也爱哭,这是一种情绪表达方式
明代戏曲作家李开先的戏曲代表作《宝剑记》中,有这样两句很有名的唱词:“男儿有泪不轻弹,只因未到伤心处。”但我们很多人却只注意到了前一句,于是我们便因此而得出结论:男孩子不能随便哭。只要他一哭,我们就会立刻这样教育他: “不许哭!你可是男孩子!” “男孩哭最没出息了,快把眼泪擦干净!” “男孩还哭,真是丢死人了!” …… 我们这样的教育就是在“暗示”男孩,男孩不能哭。于是,男孩便开始隐忍自己的情绪。表面看来,他的确是不再哭了。 但我们来设想一下,如果我们因为种种事情内心感到非常悲伤,那么哭就是最好的一种发泄情绪的方式。但此时却偏有一个人告诉我们说“不许哭”,而且还用各种严厉的语言来训斥我们,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呢?当然不舒服。同样,被告知“不许哭”的男孩,心里也一定不好过。 哭泣是人的一种情绪表达方式,与性别无关。而且适当的哭泣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是有好处的,它能帮助我们排解内心的消极情绪,帮我们释放压力。 有的妈妈说,穷养男孩不就该对男孩“狠”一点吗?错了。即使是穷养男孩,我们也要允许他发泄自己的情绪。所以,我们该理智看待男孩的哭泣。 ?允许男孩发泄悲伤情绪 当男孩哭泣时,我们应该站在他的角度去体谅他的情感,就像下面这位妈妈这样。 上3年级的儿子因为被老师误解而挨了批评,回家后他一边给妈妈讲,一边伤心地哭了起来。妈妈抚摸着他的头说:“我能体会你的心情,被老师误解一定很难过。”听了妈妈的话,儿子哭得更伤心了。而这个过程中,妈妈并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一直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。 过了一会儿,儿子不哭了,小声地对妈妈说:“我想我应该和老师好好解释一下。”妈妈点点头,又和他聊了聊该如何去和老师解释。 后来,儿子很少再哭了,再遇到事情他也学会了自己思考。 男孩原本就不擅长表达情绪,如果我们再阻止他哭泣,那么各种负面情绪可能就会在他的内心不断累积,他的心理负担就会不断加重。 所以,我们要允许男孩发泄情绪,尤其是悲伤的情绪。如果他哭了出来,我们要对他的情绪表现出理解或认同;如果他感觉很难受,但却一直隐忍不发,我们也可以鼓励他哭出来。不过,此时我们不要给男孩讲任何大道理,因为他是听不进去的。 ?帮男孩找到更好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,哭只能发泄情绪,但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。所以,当男孩情绪发泄过后,我们还要帮他找到处理问题的合理方法。 我们可以就男孩哭泣的原因和他聊一聊,帮他找找他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哪里还需要改进,或者整件事中,他忽略了什么重要的细节……如果我们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事,我们也可以向男孩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。 不过,此时我们不要说教,比如我们就不能说类似于“让你听我的话你不听,现在好了吧”的话,否则反而会让男孩心生反感;当然我们也不要妄加评论,不要因为男孩哭就说他做得不好或不对,我们应该要根据事件本身给予他合理的建议与意见。 ?提醒男孩不要总是用哭去应对问题 凡事都有个度,虽然男孩可以通过哭泣来发泄情绪,但他不能总是没完没了地哭。男孩哭泣过后,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对男孩进行“勇敢教育”,告诉他他应该勇敢地去面对这件让他心里不舒服的事情,他应该战胜它。 我们要鼓励他多学习知识,鼓励他通过日常各种小事的磨炼增长本领,逐渐提高他处理问题的能力,提高他应对各种困难的心理承受力。这样一来,当他再遇到难过的事情时,他应该能够主动想办法去解决,而不是只用哭泣来表达情绪。 5. 男孩精力充沛,自己就是停不下来
男孩似乎有无穷的精力,对此,我们可能都深有体会: 在家,他坐不住,不是在屋子里跑来跑去,就是摸摸这个、动动那个,家里的每个角落几乎都会留下他的身影。 在外,他上蹿下跳、打打闹闹,和伙伴们来回追跑,攀爬一切他觉得可以攀爬的东西,招招猫、斗斗狗,小区里经常回荡着他和伙伴们冲杀的声音。 即便是在学校,有老师的管束、同学的监督,他那旺盛的精力也会“帮”他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麻烦:爬桌子、跳板凳,用力开门、关门弄出很大声响,在楼道里疯跑,在操场上撒欢,给女孩子找麻烦,甚至和同班同学一起去与外班同学互相打闹以证明哪个班更厉害…… 男孩仿佛一刻都停不下来,而我们则会对他充沛的精力感到头疼,总觉得他不如女孩听话。但事实上,正如前面我们提到过的,大量的睾丸素导致男孩精神旺盛,不停地活动。 精力旺盛的男孩一般都比较调皮,所以一直认为男孩该穷养的我们,就可能对他非常严厉,我们也许会想出各种方法来强迫他保持安静。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却说:“当一个男孩体内的每一根神经都催促他去跑、去跳时,他却必须坐得端端正正、把手背在后面听上8小时的课,可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惩罚。” 所以,我们穷养男孩,并不是要对他过分严苛,我们应当帮他学会正确释放自己过剩的精力,引导他将精力用在学习与培养能力之上。 ?接受男孩“闹哄哄”的行为 妈妈喜静,但7岁的儿子却精力旺盛,在家很吵闹。妈妈有时候觉得头疼、烦躁,就会训斥儿子一顿,但儿子却并不知悔改。 有一次,妈妈气急了,对着儿子嚷道:“别闹了!烦死了!你要是个女孩该多好!”结果儿子为此委屈了好几天,他认为妈妈不爱他了。 男孩就是“闹哄哄”的,我们应该用理智的心态去接受这个事实,绝不要像前面这位妈妈一样,训斥他,甚至对他说狠话。 我们不要只关注自己的感受,也不要以自己的喜好来评判男孩,因为男孩的精力旺盛是他的生理原因。我们也可以和男孩聊一聊,告诉他我们的感受,引导他学会体谅我们。但同时,我们也要为他选择好活动的场所,教他用运动等积极健康的方式将精力释放出去。 ?引导男孩用合理的方式释放“能量” 既然男孩精力充沛,那么我们不妨引导他去用合理的方式来释放“能量”。 比如,我们可以给男孩安排一些有益于身心发育的运动,如跑步、踢球、打羽毛球、打乒乓球……通过这样的运动,男孩不仅精力得到了释放,身体也得到了锻炼。 还比如,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男孩的兴趣所在,引导他多在兴趣点上释放精力。举个例子来说,如果他喜欢航模,那么我们就可以为他准备一个“研究空间”,给他准备好与航模有关的书籍、模型,他在学习过后,就可以到自己的“研究空间”里去尽情研究。 当然,在男孩进行这些活动时,我们也不妨参与进去。一方面,我们可以与男孩打成一片,促进亲子关系的融洽,并能有机会引导男孩;另一方面,我们自己也能锻炼身体。 ?教男孩学会自己约束自己 教育专家小巫老师面对自己精力旺盛的儿子是这样做的: 有一次我们全家出门游玩,我那精力旺盛的儿子坐在车上并不老实,他开始招惹在一旁睡觉的妹妹。我劝儿子,如果他在10分钟之内不吵醒妹妹,一会儿就可以吃冰激凌,否则就不能吃。但儿子没听话,最终他还是弄醒了妹妹。结果,10分钟后,全家都在围着桌子吃美味的冰激凌,我儿子只能看着。 男孩精力旺盛,如果无人管束,他的行为就会显得肆无忌惮。所以,我们可以向小巫老师学习,给男孩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,以此来教他学会自己约束自己。当男孩体会到不恰当的发泄精力的方式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后果后,他就会明白自己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。 ?提醒男孩也要会好好休息 虽然男孩有旺盛的精力,但我们也要注意给予他最基本的“保护”,那就是教他学会好好休息。比如,他要按时睡觉,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;他不应该挑食,五谷杂粮都要吃,保证自己营养均衡;玩耍时他也要提醒自己去休息、喝水;等等。 总之,我们要告诉男孩,他只有休息好,才能真正保持精力充沛。 6. 男孩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会不如女孩
在《拯救男孩》一书中,作者将学业危机看做了男孩的第一危机。他们通过搜集大量证据得出结论:从小学到大学,男孩的学业全线告急!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,来看这样一些数字: 2007年,曾有研究者专门对广东省30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,结果发现他们所带的班级中,在刚过去的一次学科考试中,前10名的学生,女生明显多于男生;而后10名学生中,则是男生显著多于女生。 2009年,上海市某区曾抽取4—7年级学生的语文、数学、英语学科一共960份期末考试统考卷,结果发现,男生在这3门主科上的劣势非常明显。 2011年11月,南京师范大学一共有14名学生获得了2011年度的“费孝通奖学金”。14人中,女生13人,仅有一名男生。这样悬殊的男女比例,迅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。 …… 看到这样的结果,我们自然会为男孩不如女孩的成绩无比着急,也无比烦恼。但是,男孩出现差成绩的原因,其实并不仅仅是我们认为的“他贪玩不愿意学习”这么简单。 男孩与女孩的大脑发育存在一定的差异,男孩天生对图表、图像、运动物体更敏感,而且他的读写能力要弱于女孩,但老师一般都是用语言讲授多于用图形物体演示,男孩对这样的课程会产生厌烦心理,因此他对知识的渴求也就少了许多。 除此以外,学校里的老师对调皮、爱玩的男孩也并不“待见”,对他除了批评就是指责。自觉受了冷落的男孩,自然也就不愿意好好学习了。再加上我们有时候也会以成绩来评判一个孩子的好坏,这就会导致男孩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越来越差。 综上所述,若想改变男孩学习成绩差的现状,我们应该从男孩的特点出发,从他的角度,更有效地帮他学会学习。 ?帮男孩将学习任务分解开来 与女孩相比,男孩左右半脑之间的信息交叉处理能力要弱一些,他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里完成多种任务。所以,我们要帮他将学习任务分解开来。 比如,每一门课的老师都留了作业,我们就可以帮男孩作好计划,提醒他在第一个时间段完成一科作业,下一个时间段再去完成另一科的作业,以此类推。如果一个学科里又有许多种作业,比如英语,可能有阅读,也许还有背单词,我们也可以帮男孩合理分配一下,保证他在某一时间段里只专心做一件事。这样,他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。 ?鼓励男孩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女孩能够耐心地坐在书桌前认真学习,但男孩不会,所以,我们不能要求男孩必须也和女孩一样老老实实地坐在那里学习,我们可以鼓励男孩用自己的方式学习,以此来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。 比如,对知识的记忆,女孩可能靠死记硬背就能记住,而男孩也许会用画图、建立“知识树”等方式来灵活记忆。所以,我们可以鼓励男孩去探寻、发现自己的学习方式,允许他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并记忆知识。 当然,前提是男孩的学习方式一定是正确的。 我们可以向老师询问一下男孩的学习情况,以了解他的学习方式是否合适,如果不合适,我们就要提醒男孩及时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改变。 ?提醒男孩,天生我材必有用 当男孩学习成绩不好时,老师、家人的训斥和同学的嘲笑,都可能会使他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。 对此,我们要提醒他,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,不能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。我们自己就不要将男孩的成绩看得太过重要,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。同时,我们也可以帮男孩转移注意力,陪他下下棋,和他踢踢球,帮他重新提起做事的兴趣。 或者,我们也可以给他一些成功的体验,比如根据他的能力出几道题,当他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做对这些题之后,我们要对他的这个小成功予以肯定,并鼓励他“如果照此努力,你也能学会其他知识”。 我们要给男孩“被认可”的机会,给他体验成功的机会,当他发现自己也是“重要的”,自己也能成功时,他也就更愿意主动自觉地去学习了。 7. 要善待胆小、冷漠、孤独的小男孩
我们以为男孩都是颇具有冒险精神的,他敢做许多我们不允许他做的事情;我们也以为男孩都是热血沸腾的,因为他对奥特曼这种打打杀杀的英雄崇拜不已;我们还以为男孩都是热情的,他会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打成一片,然后在所有他能去的地方调皮捣蛋……但我们的这种认知并不是绝对的,有些男孩的表现就和我们的认知大相径庭。 一位小学老师就描述了她的班上的3个男生: 男生小黎,胆子比女孩子还小。在班里总是缩在角落里,从来不敢主动与人说话,就算要说话声音也小小的。他体育课不敢练跳马,平时不敢和大家玩双杠。 男生平川,学习成绩不错,可就是不爱搭理人。班上有同学问他问题,他也不愿意理人家。上次他同桌生病了,他连问都不问一句。 男生越阳,无论做什么都独来独往,也不喜欢与别的同学一起玩,他仿佛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很少见有同学主动去找他。 小黎的表现是胆小,平川是冷漠,而越阳则是孤独,和他们有相同表现的男孩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。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男孩的表现与我们所熟知的不相符,所以我们才觉得他们这样的表现是不正常的。所以,我们可能希望帮他改正过来。 但有些男孩天性如此,而且这样的男孩心理也更脆弱。所以,对这样的胆小、冷漠或者孤独的男孩,我们也要充满爱心。 ?理解男孩的“另类”心理 胆小、冷漠、孤独,这些都是男孩的“另类”心理,但同时这些心理也是正常的。我们不要因此就觉得男孩做错了什么,也别强迫他立刻去改变现状。我们更不要借此来讽刺、挖苦男孩,比如不能说他“怎么这么不像个男孩子”,也别说他“整天跟女孩一样”,否则男孩可能会感到更加无助。我们的耐心、引导、关爱与包容才能唤醒男孩内心沉睡的男子汉气概。 ?给胆小的男孩以勇气 虽然胆小并不一定是软弱的表现,但我们也还是希望他能成为勇敢的人。所以对胆小的男孩,我们要注重培养他的勇气。 平时我们要注意督促男孩勤锻炼身体,身体好的男孩才有机会参与各种事情,当他能做的事情变多了,他自然也就不那么胆小了。 同时,我们也可以督促他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,比如,整理他自己的房间,清洗自己的袜子、内裤,等等。在最开始做家务时,我们可以陪着他一起做,随着他越做越熟练,我们就可以逐渐放手,给他独自解决问题的机会。 我们也可以有意识增加一些类似的训练,比如,和他进行打羽毛球或打乒乓球这样的体育对抗赛,当他为了自己的胜利而积极拼搏时,他就敢于面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困难了。 当男孩能做的事情、可以取胜的次数越来越多时,他就会变得自信起来,也会变得更愿意去做事,因为勇气增加了,胆量自然也就变大了。 ?为冷漠的男孩创造献爱心的机会 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冷漠的男孩并不是没有爱心,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爱心。而且,男孩不擅长表达,他更愿意用实际行动来表现,所以我们可以多为他创造表现爱心的机会。 平时在家,我们可以给男孩帮我们做事的机会,比如帮我们择菜、提重东西、登高找东西,这时我们要及时夸奖他的爱心行为,这也是对他的一种鼓励。在看电视时,如果看到有助人为乐的新闻或故事,我们要叫男孩一起来看,并当着他的面称赞这种行为,同时也要对他有所期待,比如我们可以说:“我相信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事也会这么做,对不对?” 如果在外面男孩主动帮助了别人,我们就要及时给予他表扬,继续肯定他的做法,“巩固”他的爱心表达。 ?帮孤独的男孩融入集体 现在的很多男孩都是家中的独子,在他周围缺少与他同龄的玩伴。再加上我们对他的严加管束,他可能就不知道该如何去与他人相处,因此他才会觉得孤独。 此时,我们应该给予他关爱,先要给予他家庭的温暖。之后,我们再带他走出家门,和他一起主动去接触其他的孩子,也可以陪着他去做游戏。随着男孩与其他孩子逐渐熟络,我们再将玩耍的主动权交还给男孩,鼓励他多和伙伴们交流,并最终融入集体。 8. 0—6岁,男孩特别需要妈妈的呵护
男孩的成长也是分阶段的,从0岁到6岁,就是他人生的最初阶段。这时的男孩其实并不关心自己的性别问题,他关心的是我们是不是对他有所关爱。 从出生一直到6岁,男孩最需要与我们形成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。当他还在襁褓中时,他需要我们为他提供乳汁,需要我们的温暖怀抱、温柔细语;当他蹒跚学步时,他需要我们的耐心引领、细心保护;当他想要玩耍时,他需要我们的陪伴,更需要我们的拥抱与爱抚。 不仅如此,如果我们在这个阶段能和男孩一起亲密相处,对他呵护备至,这也会有利于他的身心发育。 比如,如果我们乐观开朗、品行端正而且知识渊博,那么我们就会乐于与男孩交流,我们对待男孩的态度也会更有理性,我们更愿意教授他知识,更愿意培养他的道德品质与美丽心灵。 而男孩与我们在一起,就会模仿我们,他会变得乐观开朗,有良好的品性,他也会更乐于从我们这里探求更多的知识。而且,男孩也会从我们的关心爱护中体会到一种安全感。 所以,在男孩6岁以前,我们应该对他关怀备至。 ?给予男孩足够且恰当的关注 有的妈妈认为,穷养就是不要对男孩表现得太过关爱,这样男孩才能坚强起来。于是,她可能就会对男孩收起自己的爱。这显然是不妥的。 实际上,在男孩0—6岁这一时期,我们一定要给予他足够的关注,给他爱的感受。比如,男孩对触觉型体验敏感,那么我们就要多给予他拥抱、亲吻、抚摸,在他面前我们多一些微笑,多和他说一些简单的表达爱的话语。 当然,我们对男孩的关注也要适度,更要讲求理性,不能由爱变成溺爱。 ?注意与男孩的相处方式 和0—6岁的男孩相处,并不是在单纯地逗他开心,我们也要把握好相处的方式。我们要保持温柔的态度,包容他的调皮行为,对他少一些训斥;尽可能不在男孩面前表现出坏情绪来,更不要借此就将怒气撒到男孩身上;可以陪他一起做游戏,但不要总想着教他学什么,也不用故意要磨练他,应该顺其自然;不要给他讲太多的大道理,因为这时他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发展,我们的大道理他不一定能听得进去。 ?不要过早地将男孩送进幼儿园 一位妈妈讲了这样一件让她感到无比后悔的事情: 有了儿子以后,我和丈夫都感觉生活压力增大了。为了能给儿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,我用最快的速度恢复了工作。在儿子才刚1岁半时,我就将他送进了幼儿园。 哪知道,儿子在幼儿园里是出了名的不好对付。现在他已经3岁了,该学的知识没学会,还总是欺负别的孩子。他在幼儿园会大吵大闹要回家,可回了家却会发火嚷着要回幼儿园。 我很着急,便带儿子去咨询了教育专家,结果专家告诉我,才3岁的儿子竟然因为严重的分离焦虑而有了暴力倾向。 我后悔不已,如果给我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,即便家里条件再苦,我也宁愿自己带儿子。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史蒂夫·比杜尔夫曾经警告说,将年龄不足3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,将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。一旦我们过早地将他送进了幼儿园,他会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,他会认为我们不要他了,这种被抛弃感会导致他封闭自己的情感,同时也使他变得更加烦躁,甚至开始攻击他人。 所以,我们要体谅男孩,不要过早将他送进幼儿园。在他3岁之前,我们要尽量陪在他身边,和他一起玩耍。当然,我们可以偶尔带他去幼儿园门口看看,或者经幼儿园许可带他去里面玩耍,增加他对幼儿园的亲近感。等他稍大一些,我们再尝试送他去幼儿园也不迟。 9. 6—13岁,男孩更需要爸爸的陪伴
6岁前的男孩更渴望得到爱,因此他更喜欢和妈妈待在一起;可到了6岁之后,男孩关注的目标一般就会从妈妈转向爸爸。因为这时的男孩开始想要做一个男人。而他身边最现成也最亲近的一个可供模仿的例子就是爸爸。 所以,做爸爸的一定不要忽视男孩的这种心理需求,否则,由此而产生的苦果也许会使全家人都感到后悔。 一位爸爸这样说: 我10岁的儿子一举一动一点儿也不像个男孩,他腼腆、害羞、胆子小。家里来客人,我让他跟客人打个招呼,他得扭捏半天,脸憋得通红,声音也极小。我很着急,可他妈妈却还说这样的儿子听话省心,但我总觉得男孩还是要有男孩样的。 后来,我找到了心理专家,沟通之后专家告诉我,这错全在我。因为我之前不怎么与儿子交流,更别提与他一起玩了,平时他总是和他妈妈在一起。我关心的是他的学习,他一做错我就打他,结果他很不乐意与我相处。即便我想管教他,他也不愿意听。 现在想来,我真是后悔,早知道这样,我就该多和儿子接触,哪怕陪他一起淘气呢? 很多爸爸对穷养的误读比妈妈更甚,比如,他会为了减少男孩的依赖性而不与他多接触,为了培养男孩坚强的性格而不与他亲密,为了男孩不变得婆婆妈妈就不与他多说话……原本男孩想要跟着爸爸学习成为一个男人,但爸爸却不断地将他推开。 有关研究表明,男孩在6—13岁期间,更需要爸爸的陪伴,所以,我们一定要满足他的这种需求。穷养男孩,不是让他连最起码的亲情都享受不到,更不是让他逐渐与我们疏离。 我们都知道“近朱者赤”,但“赤”的前提是“与朱近”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让男孩与我们靠近,这样他才有可能受到我们男人气概的熏陶。 所以,为了让男孩能真正成长为男子汉,作为爸爸,我们一定要多陪伴他。 ?合理分配工作时间 史蒂夫·比杜尔夫说:“通常,如果你一周连工作带出差时间都算在一起达到了55—60个小时,你就做不了一个好父亲。”我们可能会说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,我们身为男人,必须要养家。但身为男人,陪伴与教育男孩也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分配好工作时间,尽可能做到工作与陪伴男孩两不误。 上班的时间,我们要认真努力,最好每天都计划好一天要做的事情,到了该下班的时候,要尽快结束手头的工作快速回家。另外,我们也不要天天都忙于应酬,应酬远没有家庭中的温暖来得重要。 爸爸总是忙于应酬,经常喝醉了才回家。13岁的男孩和爸爸很少有“交集”,爸爸不知道他想什么,也从没听过他的心里话。由于缺少爸爸的管教,男孩不求上进、少言寡语,整天沉迷于电脑游戏,性格也很叛逆。 这个男孩的经历就是给我们提的一个醒,应酬可以有,但并不是最重要的。我们最需要“应酬”的应该是家里的那个男孩。 ?享受与男孩在一起的时光 和男孩在一起,我们应该享受这种快乐,而不要总去训斥与指责他的所作所为。 我们可以和男孩一起聊聊天,就男人的话题聊一聊,尽己所能解答他的问题;我们也可以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一点一点地教给男孩,不过不要苛求他一下子全都记住。 另外,在和他一起玩耍时,我们也没必要苛求他必须做到最好,更不要强求他必须要比别人强。还是那句话,我们只要体会和他在一起的时光就可以了。 平时我们也可以和他一起做家务,或者与他一起散步、游戏。跑步、游泳等积极健康的运动也是不错的活动,不过我们要注意保护他的安全。 ?与妻子一起分担照顾男孩的工作 即为人父,我们便也有了教育男孩的义务,所以我们要和妻子一起分担这份工作。我们夫妻二人要一起为教育男孩而出谋划策,遇到诸如男孩升学、择校等大事时,我们也要积极和妻子商量,并也要听取男孩的意见。 随着成长,男孩的生理、心理也会发生变化,我们也要和妻子积极沟通,以找到最佳的应对方案。比如,教育13岁的男孩与教育6岁的男孩方式就要有所不同;还比如,当男孩到了青春期时,我们还要针对他青春期的问题开展一些特别的教育;等等。 10. 13岁之后,关注男孩的情感与心理
13岁左右,男孩开始进入青春期。但在青春期,越来越多的男孩却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,甚至隐藏起自己的真实情感,而且对别人的情感反应也更加不敏感。这也导致很多男孩更容易变得情绪失控,一遇到问题就会头脑简单地想到攻击与暴力。 男孩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?其原因有两点,其一就是我们总希望他能表现出男子汉的一面来,因此便阻止他进行正常的情感表达,比如我们会阻止他哭泣;其二则是我们漠视他的情感与心理,这使得他自身的情感发展也遇到了阻碍。 小鑫在湖南省株洲市泰山学校上初一,以往每个周六,他都会去舅舅家玩,晚上再回自己的家。2011年12月18日,小鑫和往常一样从舅舅家离开,但他这次没有回家,而是离家出走了。 记者在他的书包里发现了一本字帖,其中记录的全都是这个13岁男孩的心事,有一段大约500字的心情留言引起了记者的注意。留言写道:“孩子是天真的,是需要自由的……在这个房间里,充满的只是忧愁,只是责骂,也只是哭泣。我只是想让我生活在另一个空间,一个没有老师的教导,没有家长的责骂,没有忧,也没有愁。在那里我才能快乐。” 读了这段文字,小鑫的父母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,爸爸说自己很少和儿子交流,也极少陪伴他;妈妈则说,自己经常批评儿子,却没想到他是不是能理解。小鑫也是刚从老家学校转进城里的学校,父母对他的内心波动也并未在意。也许正是他内心的情感得不到抒发,波动心理也得不到缓解,所以他才会离家出走。 父母只希望小鑫能好好学习,但对他的情感关注不够,并不理解他在想什么,而小鑫自己也没有对父母表达出自己的情感。可见,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着深深的情感障碍,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。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——神入,它来源于希腊语,意思是心领神会、情感互通。神入被看做是一个人情感健康的重要标志。我们都希望男孩能成长为一个可以体谅他人情感的人,也就是希望他有健康的神入能力。而要做到这一点,我们首先就要能理解并关注男孩的情感,让他能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。当我们能与男孩进行心灵沟通时,他也能从我们这里得到神入的真谛,他的神入能力才可能有所发展。 所以,当男孩迈进13岁这个“门槛”之后,我们对他的情感与心理就应该投入更多的关注。还是那句话,穷养男孩绝对不能“穷”了他的心。 平时,我们要在不打扰男孩的情况下,多留意他的情绪变化。无论他是喜悦、兴奋,还是愤怒、悲伤,我们都要引导他表现出来。比如,允许他为自己的成绩欢呼,允许他因受到委屈而哭泣,等等。 面对他的情绪变化,我们可以用语言或行动来表示自己的认同与理解。比如,我们可以拍拍他的肩膀,告诉他“我知道你现在的感受”;或者我们也可以什么都不说,就耐心地、安静地听男孩的倾诉;等等。 而且,由于13岁的男孩正处在青春期,所以我们也要能顾及到他青春期的敏感性。尽量少对他说教,不要一说话就总和他提学习的问题。 也许此时的男孩会有许多心理困惑,比如对身体变化方面的困惑,与异性相处的困惑,想要在家里占有一席之地的困惑,等等。我们可以找合适的时机与男孩谈谈这些问题,如果他有疑问,我们就要耐心地给予他解答。 我们自己一定要放平心态,要想到这些困惑与问题都是正常的。 总之,我们再看待13岁以后的男孩,要更加理性。这时的男孩需要学得东西会更多,不仅有书本上的知识,还有人生路上的知识。我们对他的情感与心理的关注,就是在帮他解开成长道路上的烦恼。我们只有也对他展现健康的神入,才能保障他的心理健康。 |